中國建材集團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近日☁▩☁,國資委釋出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工作全面評估結果☁▩☁,經評估☁▩☁,中國建材集團功能定位準確◕✘、資本運作能力突出◕✘、佈局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2019年9月☁▩☁,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獲批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圍繞投資公司功能定位☁▩☁,加快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型☁▩☁,透過最佳化管控模式☁▩☁,加強戰略引領☁▩☁,彙集資本投向國家急需的先進新材料產業☁▩☁,初步構建出定位清晰◕✘、生態最佳化◕✘、機制有效的材料產業投資公司模式▩☁│。2022年5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推廣“學先進◕✘、抓落實◕✘、促改革”專項工作第三批改革典型經驗☁▩☁,中國建材集團“打造材料產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經驗成功入選▩☁│。
中國建材集團投資公司改革主要成效
踐行“管資本”理念☁▩☁,建立產業投資公司新模式▩☁│。
中國建材集團提出“4335”改革指導原則☁▩☁,重點管好股權◕✘、透過公司治理結構◕✘、透過派出董監事管股權◕✘、管好資本流動和收益收繳▩☁│。強化總部戰略引領◕✘、戰略落地和主業管理職能☁▩☁,圍繞“融投管退”四個環節☁▩☁,從股權結構◕✘、資本總量◕✘、資本結構◕✘、資本效益效率◕✘、風險防範五個維度☁▩☁,最佳化配置資本資源▩☁│。對集團所屬二級企業實施存量資本最佳化和專業化整合☁▩☁,以主業梳理帶動戰略梳理☁▩☁,形成了一批邊界清晰◕✘、主業精銳◕✘、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主產業平臺▩☁│。
完善“管資本”模式☁▩☁,建立良好產業投資生態▩☁│。
中國建材透過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繳比例☁▩☁,提升資源配置能力☁▩☁,二級企業收益收繳比例提高至上市企業35%◕✘、非上市企業50%☁▩☁,取得的分紅重點投向新材料業務☁▩☁,建成“以成熟業務支援戰略性新興業務”資本生態▩☁│。設立專業投資平臺☁▩☁,匯聚社會資源☁▩☁,發起設立150億元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以30%出資帶動70%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聚焦無機非金屬領域先進新材料產業開展投資☁▩☁,碳纖維企業中復神鷹◕✘、第三代半導體企業山東天嶽都已在科創板上市▩☁│。
最佳化“管資本”佈局☁▩☁,集中投向“國之大材”產業前沿▩☁│。
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打造“國之大材”的材料產業佈局☁▩☁,形成了一批自主創新產品並實現工業化量產▩☁│。圍繞服務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投資研製高效能碳纖維及玻璃纖維◕✘、資訊顯示玻璃◕✘、鋰電池隔膜◕✘、氮化矽陶瓷材料◕✘、人工晶體等一系列高精尖關鍵原材料☁▩☁,大批新材料產品廣泛用於航空航天◕✘、艦船◕✘、核工業等國家重大專案▩☁│。大力投資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新材料☁▩☁,萬噸碳纖維基地成功投產☁▩☁,實現T700/800高效能碳纖維生產線設計和高階成套技術自主可控;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穩定量產☁▩☁,開發西林瓶與預灌封注射器☁▩☁,護航新冠疫苗生產;攻克高放核廢液玻璃固化世界難題☁▩☁,助力實現我國高放核廢液處理能力零的突破▩☁│。
透過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中國建材集團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經濟效益穩步增長☁▩☁,2021年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4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近三年淨利潤◕✘、利潤總額年均複合增長率39%◕✘、28%▩☁│。主業結構更趨最佳化☁▩☁,2021年☁▩☁,基礎建材業務穩做“壓艙石”☁▩☁,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佔比44%◕✘、54%;新材料業務增勢迅猛☁▩☁,營業收入◕✘、利潤總額佔比22%◕✘、42%▩☁│。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和探月工程成果展上☁▩☁,充分肯定了中國建材集團科技創新成果▩☁│。入選首批中央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6項成果列入央企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社會貢獻持續提升☁▩☁,2021年社會貢獻總額1047億元◕✘、同比增長15%;社會責任指數位列中國企業第6位◕✘、國企第4位▩☁│。
中國建材集團下一步改革舉措
改革永遠在路上▩☁│。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集團發展的新起點☁▩☁,中國建材集團將以新面貌◕✘、新邏輯繼續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持續強化戰略引領和資源配置▩☁│。加快總結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成熟改革模式▩☁│。在產業結構佈局◕✘、在產業鏈自主可控◕✘、在四位一體創新方面◕✘、在三新一高發展模式上再發力☁▩☁,以改革賦能發展☁▩☁,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
(來源•·:中國建材集團 2022-06-21)